您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从数字看变化2017亮点频现 农业发力供给侧争当全国排头兵

2018-02-11
2017年5月9日,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现场推进会。

农民创业典型傅广洁在齐齐哈尔的宣讲活动上发言。

2017年黑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农民创业分会场展厅。

五常水稻仓储。

蔬菜协会举办蔬菜展销。

伊春食用菌基地。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业系统紧紧围绕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任务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奠定了基础、增添了动力。主要表现是:

1203.76亿斤

粮食综合产能不断提升,实现“十四连丰”,特别是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的情况下,总产达到1203.76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

12665元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2665元,增幅7%,高于全省经济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是近3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1477万亩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实现“一减一稳六增”,玉米调减1477万亩,鲜食玉米、蔬菜等特色作物扩大到1700万亩。

7600万亩

绿色食品产业稳定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600万亩,实物总量41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1.4亿亩

“两头两尾”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00家,带动基地面积1.4亿亩,带动农户340万户。

400亿元

农产品营销取得新突破,实现展会推介与品牌培育并举、线上线下营销并重,农产品营销大赛各参赛主体销售额突破400亿元,农民由过去种粮交国库,变成面向市场调结构、对接市场搞营销,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66.5%

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5%。

320亿元

农民创业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农民创业参与人数达到150万人,农民创业纯收入超过320亿元。

20万个

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0万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3亿亩。阿城区土地确权颁证、方正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246个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46个,累计改造室内厕所19万户。

过去一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得到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黑龙江省连续两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第一个做典型发言、经验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十个“着力”: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调整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结构、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促农增收能力。种植结构越来越优化,两年调减玉米面积3400万亩,特色作物扩大到近1700万亩,超额完成“两个1000万亩”的调整任务,特别是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绿色、安全、优质的龙江蔬菜逐步叫响,产销两旺、量价齐增、质效凸显,播种面积1160万亩,收入212亿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72元。品种品质结构越来越好,全省水稻优质品种面积达到5200万亩,建成“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316个,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600万亩,占播种总面积的1/3以上,其中有机认证600万亩。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种养各业协调推进,渔业生产转型升级,全省水产养殖面积6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41.2%,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6.1%;蚕蜂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35.4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外向型农业持续推进,在俄农业开发面积扩大到870万亩,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430万亩,同比增长7.5%,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实现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着力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绿色底色。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省农业“三减”示范面积3054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75亿亩,更换标准化节药喷头体20万套,通过减化肥、农药、除草剂节约生产投入6亿多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在海伦等10个县(市、区)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试点,落实有机肥提质增效试验示范点次221个,带动有机肥施用1300万吨。在三、四、五积温区的绥化、黑河等7市2局落实耕地轮作试点面积500万亩,比上年增加250万亩,加快探索了种地养地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和耕作制度。深入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达到49个,比上年增加31个。

着力抓好“两头两尾”

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高标准谋划目标任务,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以上,高于同期工业增速2个百分点。积极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工作,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营销设施,示范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亿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703个、8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0.6%。推广“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等经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使农民更多地参与到二三产业经营并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织2858户农户,入社或流转土地33万亩,农民获得“收益保底+效益分红”1016万元。

着力强化农产品营销

立足于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认真落实农产品营销十六条、少卖水稻多卖大米四条路径,创新营销模式,拓宽营销渠道,推进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深入开展展会营销,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14次,累计签约额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建成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全省农产品电商集群,大米网运营第一年交易额就达22.8亿元;开展精品农产品网上拍卖,全年拍卖交易额9.06亿元;推出众筹、集团订制、私人订制等互联网营销项目497个,实现销售金额60.6亿元。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在杭州、南京、广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优质品牌农产品对接会,进一步提升了龙江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绥化市还组织了“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使“寒地黑土”品牌进一步叫响江南。在2017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我省14个品牌获奖。实行以赛促销,举办了首届农产品营销大赛,参赛主体1195家,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着力构建生产体系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建设,2017年,各市地审批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89个,预计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2500台,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设了水稻、玉米、大豆、杂粮、马铃薯、农机装备等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组织科研专家109名,构建了科研专家联合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1+ N”科技创新联合体,各类综合技术推广面积1.93亿亩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5%,比去年增长1个百分点;强化“三园三区”建设,辟建现代农业科技园350个,命名1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常、庆安、宁安3个农业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富锦、克山“两区”划定试点成功,三江平原“两区”划定任务基本完成;强化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新建益农信息社7405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着力开展农民创业创新

突出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持,通过表彰农民创业领军人物、农民创业之星以及组织农民创业事迹巡回宣讲等强化典型示范,通过成立农民创业促进会、编印《黑龙江省农民创业政策指导目录》、《黑龙江农民创业项目库汇编》、开展“农民不猫冬,大念致富经”活动等强化创业引导和劳务推介对接,全省农民创业、农村劳动力势头强劲。2017年,帮助创业农民融资7亿元,新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98个,新认定农民创业园区60个,全省农民创业参与人数达到150万人,创业纯收入超过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和40.6%;全省农民转

移就业5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80亿元。

着力深化现代农业改革

以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深入推进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农村各项改革。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发展到20.6万个,带动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3亿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实施,各地均启动了证书发放工作,阿城区土地确权登记经验在全国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稳步推进,选定省级改革试点村115个,继方正之后,青冈、阿城、富锦、北安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方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典型。“三权分置”有序开展,在方正、克山、东宁等县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土地纠纷仲裁体系建设试点。与此同时,农业保险扎实推进,全省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1.17亿亩,同比增长10.31%。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整合资金78.8亿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农村公路5586公里,改造农村危房6万户,绿化行政村173个;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整治“五乱”现象,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共治理乡镇村屯4393个、绿化美化村屯2447个、改造室内厕所19万户,其中鸡西市改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整治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评选出一批省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星级文明户和农村文明家庭。以此为牵动,全省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46个,实现了点、线、面联动推进,乡村面貌进一步改观。

着力实施产业扶贫

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强化责任担当,抽调120名干部组成20个工作组,先后两次深入20个国贫县,走访331个村、4017户贫困户,摸清产业扶贫底数,探索了“调结构、增特色、搞养殖、育电商、抓创业、上光伏”的产业扶贫路径,引导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具有供给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产业,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效。

着力加强行业监管

坚持向管理要产能、要标准、要效益,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质量兴农、护绿增绿”专项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各项监管措施,深入推进质量追溯管理,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4%,国家级质量安全县扩大到1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入网追溯企业达到1810家,可追溯种植面积达2200万亩,产品达3525个。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评估被农业部评为优秀。与此同时,全面推进农业法制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规范运行,平均办结时间5.8小时,审批提速率58.6%;推行农业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县级农业综合执法达到94%,农业执法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农资市场的整治、渔政执法的“亮剑行动”,维护了农民、渔民的合法权益。

采访中,省农委主任王金会对记者说,这些成绩凝聚着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的辛勤汗水。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六个“必须”缺一不可——

必须把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

只有不断学习、深入学习,才能把中央的精神、省里的要求理解好、消化好、贯彻好。从省农委党组做起,全省上下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有效保证了学习时间和效果,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提升党性观念,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与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为推动“三农”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坚持把抓落实作为一项基本功,贯穿于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改进工作的全过程,树立强烈的马上办意识、立即办观念,才能使中央的部署、省委省府的安排迅速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在关键节点,组织召开一系列现场会、推进会,进行专题部署,还派出由委领导带队的专门工作组,进行实地督导,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必须把抓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创新是工作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新的突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我们开展了机关处室与直属单位工作联动,形成了“1+1>2”的整体合力;建立了省农委与各市县农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探索出“一个主产市对接一个主销区、落地一个核心营销网点、发展一批直营店或代理商”的办展模式;举办了首届农产品营销大赛,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营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创新无处不显现,成果无处不展现。

必须把抓典型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

抓典型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所在。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甚至有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培育的72个典型汇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各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样板,少走了弯路。

必须把抓宣传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动力。一年来最深的体会,就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农办、农业部门等部门转发的我们多条信息,《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们的经验,不仅提高了省里包括相关县的知名度,增添了工作动力,也为我们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使我们多得了不少实惠。酒香也怕巷子深,干了也得说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被认可、被支持。

必须把抓作风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好的作风才能有好的作为。我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省上下聚焦“三个好把式”,树立了“五个好作风”,实现了作风的大改进、工作的大提升。面对新的一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工作任务,更需要在作风上进一步加强,以好的作风保证工作取得好的成效。(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张桂英

 

(责任编辑:石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