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快报 > 市县之窗 >
市县之窗

龙头拉动道外小吃迈向产业化

2018-02-26

老道外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内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人们相约老街,赏冰玩雪,尝遍美食,带着所有关于老街的回忆与向往,在这里感受着“吃在道外”的乐趣。李氏熏酱老街砂锅居,等待就餐的食客已经排到了门外;红光馄饨火烧、南三石锅烤肉等饭店,也都坐满了食客……春节期间,历经百年风雨的道外小吃备受欢迎。

据了解,目前,道外小吃仅消费者公认度较高的就达130多种样式。如今,裕昌烧鸡、老鼎丰等名小吃脱颖而出,已率先开始了产业化发展之路。记者近日在哈尔滨裕昌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车间内看到,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干净、明亮,各种专业设备、8条生产线齐开工,二楼的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制作烧鸡和肉灌制品,三楼的工人们在对红肠等食品进行真空包装。从道外起步的“裕昌食品”创始人焦裕昌,从一名卖烧鸡的个体户,历经36年的发展,将“裕昌食品”打造成为一个拥有员工800人、150家连锁店、固定资产2个亿、年销售额近3亿元的现代企业。几十年品牌积累,规范化标准化修成正果。“我们对产品品质把控形成了索证采购、原料检验、标准生产、出品检验、安全配送五位一体的控制体系,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在保持产品口感一致的同时,坚持不放或少放防腐剂。董事长焦裕昌坚持每天都要品尝烧鸡、红肠等产品,给产品的品质把关。”哈尔滨裕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曲险峰介绍。他说,小吃要想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品质的管控和销售的把关。

“中华老字号”企业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秘诀,用总经理曹卫平的话来说,那就是企业“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用好的原料做好的产品,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老鼎丰’的招牌不是属于公司的,是属于全市人民的。面粉、油脂、果料在采购过程中要经过几遍的筛选,涉及到转基因的原料坚决不用。从最开始的裸卖到上包装,从最初的月饼、糕点到现在的冰品和肉灌制品等,品种在不断丰富,包装设计在不断创新,销售渠道在不断扩充,自营店、超市经销、网络售卖,做到了全渠道的销售。”曹卫平说。

“道外小吃要规模化、产业化,并走向全国,其品牌的塑造是必要条件。”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的郑昌江教授建言,商标是小吃品牌的法律界定。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将道外小吃保护起来,才能避免短期行为,并利于传播而走向全国。同时,应制定企业的食材标准、工艺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等,只有在标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生产专业化、供给规模化、经营连锁化和小吃经济产业化。2017年,道外区以打造“道外小吃”文化品牌为工作重点,先后开展了编制道外区名小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挖掘撰写小吃故事、举办小吃文化推介会等活动,今年出版发行了《记忆道外小吃》一书,通过品牌塑造、龙头带动,加快道外小吃产业化步伐。(来源:黑龙江日报,记者刘艳

 

(责任编辑:孙立虎)